close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

前幾篇其實有點鬼打牆。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進入正題)

 

你哪位我哪位他哪位不斷的出現。

 

「我只是想盡我的責任而已,為什麼要把我說成什麼假裝自己是神?」

 

 

 

 

 

其實我只是嘗試要表明一件事,

那就是即便我們將慾望縮到最小,

只期待「自己盡了力,而不求實質的改變回報」。

 

但若我們沒有先搞清楚自己的角色或與學生間的關係,

那麼所謂「盡責任」這件事,

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及壓力,

恐怕也不是你原先預期的。

 

 

如果很難理解的話,

我可以舉一個簡單卻又熟悉的例子

也許就可以讓你理解在旁人眼中,

一個想盡責任但卻沒有搞清楚自己角色定位的老師,

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男孩初進入一個群體,

裡面除了一兩個認識(可能同班過)的人以外,

就是一個穿著最整齊,看起來最有權威的人敞開手臂歡迎他。

 

這就是這群的領導嗎?

 

男孩看著大家,

也許這是一個感情不錯的群體,

對對方的缺點採用建議而不是攻訐,

對彼此的優點卻又不吝惜鼓勵。

 

但一切都從領導者的眼光聚焦到他的生活後開始改變。

 

「你其實可以更好的。」

「你真的滿意現在的生活嗎?」

「你難道不想要做的更好,甚至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嗎?」

「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只要達成一個又一個小目標,以後就能達成大目標。」

                .

                .

                .

                .

                .

                .

                .

                .

                .

                .

                .

                .

                .

                .

                .

 

 

 

先別說這個了,你聽過安麗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rdy09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